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12月中旬在北京召開
文:關百豪博士、黃溢能博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2024年12月中旬在北京召開,這一會議是中國制定年度經濟政策的關鍵事件,將對未來一年的經濟發展方向產生重大影響。在全球經濟環境不斷變化的背景下,此次會議的成果將不僅影響中國的內部經濟政策,還會對全球市場產生深遠的影響。隨着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加劇,各國面臨不同程度的經濟挑戰。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政策走向備受關注,因此,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對於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指導,尤其是在美國持續施加貿易壓力與美元下行壓力增大等外部因素影響下,進一步提振內需顯得尤為重要。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個五年計劃的前置年份,加上國際局勢進一步複雜化,美國大選後很快會開啟新一輪的角力。據此推測此次會議的重心可能向內需振興策略傾斜。擴大內需有利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增加就業機會,完善社會分配制度,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增強社會穩定與抗風險能力,保障群眾的收入消費,從而切實提升人民的生活水平。
2024年7月18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中強調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性。既要「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以往會議着重於經濟結構的轉型,是有助應對當前經濟環境變化的必要之舉。如何抓到中國創新發展的著力點和內在邏輯,培養新質生產力;如何加快培育新興產業,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等,都是亟待討論的問題。具體而言,這包括對科技創新的支持、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以及提升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以提高整體經濟的競爭力。進一步推動這些措施將有助於中國經濟在結構上實現更為健康的發展,為市場提供新鮮的養分。
金融風險的防控也可能是會議的重要議題。在當前全球經濟不穩定性加劇,國內經濟結構性調整深入推進的情況下,維護金融穩定,化解潛在風險顯得尤為重要。預計會議也會朝着「防範風險,穩定信心,促進發展」的方向推進,提出更加精準的政策措施,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經濟發展營造更穩健的金融環境。
本次會議的結果對於香港的影響也不容忽視。作為中國的經濟特區,香港的經濟發展與內地密切相關。內需振興政策的推動將直接促進香港的消費市場,尤其是在零售和服務業方面。隨着內地消費者信心的提升,香港的貿易和投資環境將進一步改善。此外,香港的金融市場將受益於中央政府對於金融風險的防控措施,這將有助於提升市場的穩定性,進一步增強國際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
相信這次會議的結果將對外釋放出積極的信號,表明中央政府對於應對當前挑戰的決心和信心。通過提振內需、優化經濟結構和防範金融風險,中國經濟有望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這不僅將改善國內的經濟環境,也將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不僅是中國經濟政策的重大事件,也是一個全球經濟格局調整中的重要指標。隨着中國持續尋求高質量的發展,此次會議的成果將在未來幾年內影響國內外的經濟政策和市場動態。
以往政府會根據會議的決策和建議,制定具體的政策和行動計劃,以確保中國經濟在面對挑戰時保持活力和韌性。此次會議也為未來一年的經濟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並為全球經濟的穩定發展作出貢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召開是中國經濟轉型的關鍵時刻,期待其成果能夠為中國和全球經濟帶來積極的變化,並為香港的經濟復蘇注入新的動力。